我們經常說語文需要浸淫,但若然已屆高中,在有限的時間內,是否不可能追上語文科的進度?實際上,所有考試都有其技巧。根柢固然重要,它讓我們更容易掌握新學的概念、技巧,讓我們更能在短時間內學懂運用;如若根柢不足紮實,我們更需要學習技巧,方能在僅餘的年月中,以更高效率的方式追上別人的腳步。
此文旨在為同學梳理思緒,為中文科作好考試準備。此篇內容先按卷一甲部、乙部白話和乙部文言,分成三部分介紹。有關卷二甲部實用文寫作、乙部命題寫作,稍後另參閱〈中文科溫習攻略(卷二寫作能力卷別)〉。
其中有些準備功夫可自行完成,部分項目或需尋求指導者協助完成,同學在安排個人學習及操練計畫時,宜因應個人情況斟酌參考。
閱讀能力卷別:十二篇範文
DSE並不會直接考問大家範文的背景訊息,諸如作者生於哪個朝代、受什麼思想流派影響、生活的時代環境如何云云。然當我們欲了解文章及詩詞的深層意義前,若然能先認識作者、寫作背景,對於我們掌握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及主張,則更為容易。同時,若對範文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,範文內容實能成為我們應考卷二乙部時,層次升華的基礎,又或是支持論點的佐證。
是否應該背文?背問答?
過往聽同學分享他們的溫習方式,部分會採取背誦原文以及問答的做法。但參考過往考題,摘錄題佔分不多,且要求摘錄的句子都是篇中重點文句,基本上熟讀內容的同學,自然能背得出來相對應句子。如若花費太多時間在背誦上,回報實在不大。然而,參考過往摘錄題出題方向,以及考慮到範文篇幅,仍建議同學應該完整背誦《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》以及詩詞六首,其他文章則僅背誦重點文句。
過往摘錄題: 1、(2018)《青玉案・元夕》:「驀然回首、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」 2、(2019)《山居秋瞑》:「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」「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。」 3、(2020)《登樓》錦江春色來天地,玉壘浮雲變古今。 4、(2021)《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》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 5、(2022)《聲聲慢・秋情》:「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。」 6、(2023)《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》:「君子義以為質,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」 |
另一方面,有關「背問答」此做法。要謹記理解重於背誦,死背問答容易令自己考試時不懂變通,題目字眼和自己所牢記的題目一旦稍有不同,便會無從下筆。因「死背問答」的記憶建基於指定問題之模範答案,然而各卷所提出的問題字眼改變,問題重心亦會隨之而改變,此時將背過的答案搬字過紙實是不可行的做法。
範文部分如何準備?
由是,有關範文部分的準備,必須先確保自己掌握篇章的表面意思(即能將篇章翻譯成語體文),而後再逐步梳理各文的組織結構、表達手法、藝術風格,並通過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主張,進一步理解文章或詩詞的深層意義,以應對佔分較高的進階題目。此一系列皆為學習、整理筆記的步驟。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的範文考題擴展至考生對句式的判斷(見2023 DSE甲部第三題(選擇題),需要判斷哪些選項屬被動句),故溫習時勿忽略了諸如體裁、詞性及句式判斷等基礎知識。
當認為自己已初步完成上述步驟,掌握篇章的表層及深層之內容與價值後,將面對第二個問題:「我怎確保自己是否真的溫習好了十二篇章?」「我很熟悉篇章內容,但是一到考試,答題上總會有些不值的地方被扣分」。那麼你所需要解決的問題,便有以下兩點:
第一、你未能評估自己的溫習成效。一般溫習成效直接通過測驗及考試成績反映出來,由是,這個問題很好解決。你只需要廣泛並反復操練範文練習。前者易於理解,足夠的練習所涵蓋的問題更為全面,當然,不建議孤注一擲,將所有時間拿來溫習範文,根據個人情況定期練習,保持對篇章的記憶以及考試手感即可;至於後者,所指乃針對自己答錯的題目進行反復操練。誠如前文所言,絕不建議同學死背問答,人的記憶有限,但通過反復練習,以及仔細理解的過程,那些重要的答題將自然讓你明白並記住它。
第二、有關於答題技巧上的不足,實與乙部相通。故此處不單獨作論,可參考下一節內容。
閱讀能力卷別:白話課外篇章
針對卷一乙部之考核,所牽涉的細項比較多,包括但不限於對文意的深入理解、答題技巧、翻譯能力、文化底蘊,都會影響到卷一的考試表現。在此節主要圍繞白話部分作分析,換言之,需要弄懂的部分為:對文意的深入理解以及答題技巧兩項主要能力。
提升精讀能力
先言「對文意的深入理解」:其中涉及同學的「精讀」能力以及相關知識的底蘊。後者講求長時間積累,好比說閱讀考材所列出的篇章涉及人生哲學,如周國平的散文可見其對於人生的省思與獨見。過去不少同學有感哲學反思太空泛、難以理解和體會,在作答高層次題目的時候亦自然面對更多困難。然而文章寫作題材,其中衍生的感悟千千萬,實難以窮盡,因此這部分可歸結於閱讀經驗以及人生閱歷之所得,不在此分享之內,還需要同學自主的累積。
但上述所提及的「精讀」,乃閱讀文章之必要能力。不少同學的閱讀方式是看過一次答題簿後,快速地在文章中搜索相關詞彙,企圖在短時間內找到答題所需之文本證據。但這種做法不僅容易斷章取義,更無法釐清文章的脈絡,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層次,且忽略掉許多重要的文章線索。一旦該題之析述涉及兩段遙相呼應的理解、橫跨多段多層次的歸納說明,便很容易出現答題太表面、狹隘的問題。因此,這裏所說的「精讀」,是建基於對語文概念(一切考試會觸及的修辭手法、寫作手法、結構作用、內容作用等表現形式)的掌握,在平日的閱讀訓練裏,將仔細閱讀所需的時間盡量控制在十分鐘以內,務求對文章的理解足夠透徹而全面,並能夠為文章內容劃分好大小層次(大層次可以理解成結構段,層次小則可以細至一個自然段的內部層次)。
掌握答題技巧
再言「答題技巧」:答題技巧可分為答題思維以及答題框架分述。後者比較容易理解,通過整理歷年DSE中文卷出現的常見題型,翻看參考答案以及評分標準(即考評局出版的《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》),可以整理出一套答題框架。此步驟相當耗費精力及乏味,如果能通過坊間及學校資源,理出一系列答題框架,則可以跳到下一步。
應考需要答題思維的原因是,哪怕是常見題型,它也不一定會每次有不變的答題要求。舉個例子,我們知道「文句改寫題」,但是「改寫題」可以融入「節奏及語調題」,可以融入「修辭手法題」。換言之,一種單一題型可以與其他題型組合,於是,我們便需要懂得如何合併兩種題型的框架。除此以外,隨着問題字眼以及分數的不同,對於我們答題均有影響。因此,此處所言的答題思維是:「建基於對各常見題型的基礎框架之掌握,並懂得『靈活』地更動答題步驟及元素。」或者換一個說法:「我清晰知道考評局一般要求考生怎樣答題」。聽起來空泛,實際上仍然是落實到對於Pastpaper的研究,於是有些同學會反復操練同一份卷,並且研究過去的「考生表現示例」、「試題分析」。要知道,如果考試沒有一套答題思維,為什麼有些同學可以持續多次在考試中維持相對穩定的表現?如果只是語感比較好、語文基礎打得好,並不足以滿足明文列明的評分準則。
簡單來個小結:上述提及(1)精讀能力、(2)相關知識的底蘊、(3)答題框架、(4)答題思維。第一項是同學必須掌握的能力,若文章讀得不通透,概念弄不清,除了深層意義題目答不上來,初階的題目亦會因為混淆概念而失分。好比說論證手法題分不清手法,指出及說明分都會失去。第二項是額外的幫助,行有餘力者可以通過閱讀累積,但難以強求窮盡。第三項需要花上不少時間分析,如果已取得相關資源的同學,不要止於此步,必須要多加操練,將技巧、理論化為答題習慣、意識,否則每次考試都要在腦海裏搜索一次對應框架,豈不是相當浪費時間。第四項針對求取高分的同學而言重要,它能補足基礎答題框架死板的缺口,同樣地,不論需時分析抑或已取得相關資源的同學,謹記將之落實到實踐的層面。
閱讀能力卷別:文言課外篇章
過去很多同學認為文言部分需要龐大的詞彙量,因為自己不願意讀文言篇章,故早早放棄此部分。詞彙量確實不能太少,該有的閱讀及操練習慣仍須有,但文言部分的初階題比白話部分要多,即使你對文章的深層意義(尤其是寓言篇章)理解不透徹,但你可以通過翻譯能力穩住大部分分數。拿2021 DSE卷一文言部分為例,當年第三篇佔15分,其中11分均主要考驗翻譯能力,分析論述的要求不高(第22題可歸為進階題)。而反觀白話的設題更為刁鑽深入,分數較文言部分容易浮動,對分析及歸納等能力都更高。
練好翻譯能力的重要性可見一斑,但需提醒你們,翻譯能力之高低不限於詞彙量。對於詞彙量本來多的同學,也必會有不懂的字詞;對於詞彙量少的同學,不可能花上大部分的時間只讀篇章、記字詞,於是,所有同學都應該具備推測字義的能力。
在此部分的準備中,宜學習並掌握如何通過詞性、語序,推測出該字詞的意義。同學可以做的準備是為文言常見句式整理其對應的句式特點,舉個例子: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特點可以幫助我們分清句子中的賓語(名詞或代詞)所處位置。故除了閱讀文言篇章累積詞彙以外,仍須多留意文言語法特點、規律,並反復實踐重溫。
部分文言選篇難度較高,可能涉及東方哲學概念,如2022 DSE考核的文言三則觸及道家思想。如果本來擁有相關知識基礎的同學,便容易理解篇章所表現的精神自由意涵。因此希望在文言部分考取更高分,且表現更穩定的同學,行有餘力亦宜學習文化思想,此處尤指儒道兩家思想(不限於此)。(它亦有助於我們寫作,作為文章的例子、立意基礎。)
在你們溫習及操練之時,必須要提醒你們,語文能力也好,考試的平穩表現亦然,不能一蹴而就。今天的你若願意付出,往後的你將感謝昔日自己的努力,不要等到考試前臨急抱佛腳,效果實是有限;亦不要等到放榜才後悔,那時你便只能看著別人歡天喜地慶祝。這條路上,需要你的意志力和執行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