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文交流|DSE資源與教學

〈發言的勇氣〉

讀書時很多導修課都設有討論分,一般佔全學期總分當中的百分之五至十五,印象中中文系的玩法是百分之十五居多。一個學期作有效發言五次或以上,每次按表現評分,見解精闢者取三分,按次累積,學期結束時將最高分的五次發言加總便是導修討論分,雖不及一份期末論文或匯報所佔分數,但足以影響最後等級。設有討論分的導修課討論踴躍,好些時候全班三分一同學爭相舉手發言,課堂搭半完結,延後十五分鐘甚至更久才下課不罕見。

Read More

〈語言與文學〉

大學中文系的全稱謂「中國語言及文學系」,中學中文科謂「中國語文科」,觀其名可知其實——學語文而非文學,雖然在校本評核的要求下,學生需要多花點時間閱讀一兩本課外書,但這可能連冰山一角亦稱不上;範文選取十二篇,該是經典文學作品,但考核內容鮮少深至文學審美的層次,掌握語譯再多操練考題,分析其中的寫作目的與組織佈局,要應付考題已足達卓有餘裕之境。何以見得李白詩的浪漫豪放,何從知曉杜甫詩的沉鬱頓挫,及待學子升上大一二的時候,才初有接觸。

Read More

〈是非與勝敗〉

與人爭辯而得勝便掙得一份面子與成功感,自詡深諳事理之全,又可能得助於辯論技巧之高明,久而久之則反致思想停滯不前。捍衛顏面以外,相較為自己爭辯得勝而自鳴得意,不妨藉對方之見,與一己之見反復對照取其優劣,以求把事理見得趨向透徹。

Read More

〈人之生奚為〉

「百年壽之大齊。得百年者,千無一焉。設有一者,孩提以逮昏老,幾居其半矣。夜眠之所弭,晝覺之所遺,又幾居其半矣。痛疾、哀苦、亡失、憂懼,又幾居其半矣。量十數年之中,逌然而自得,亡介焉之慮者,亦亡一時之中爾。」直嘆生命苦短,舒適自得的日子更短,生不知所為。楊朱這樣厭世的悲觀思想,在胡適看來是痛苦時勢的思想反動結果,我常自認為自己所抱持的是樂觀思想,原來在不自覺下亦墮入了悲觀色彩的網羅裏,故當我也在自省之時,竟得以在其中尋獲豁然開朗的出口,以及擁抱當下的點撥。

Read More

〈各行其志〉

人不得以滿足眾人喜惡,但求對一己生命表忠誠。然當欲貫徹始終實行此義時偶又免不掉忐忑,唯恐自己把日子活得一團糟,或未及人上人的標準,於是賡續奔走於眾口難調的生命真義之間。後來我才切身地理解人各有志,出處異趣,何以相求。

Read More

〈哀其不幸〉

不可控的訣別一旦亙在面前,便是心頭難以跨越的坎,時間縱撫平了其上的鋭刺,卻難以洗刷它的內裏,隱隱的錐心便在經年之下不時擠壓又復現。它浮現的姿態未必張揚,有時只是迅速掠過,待回過神來只覺悵然。人人負傷前行,豈有不公之說。於是因着常人所遇的榮辱成敗或雞毛蒜皮之事而沈湎於沮喪,容它刻進骨子裏,掛在臉容上久不散去,便成為人討厭的模樣。

Read More

〈失憶〉

想替手機登記的電郵轉個帳號,無意中刪去了許多聯絡人資訊。開始時嚇得手足無措,彷彿茲事體大,後又甚是懊惱,想來經年儲存的號碼若要一一重新記下,又該浪費不少時間。短嘆而已,又無可奈何地逐一翻閱聊天室,按訊息往來辨別對方身分,遇上熟悉的頭像,那因着某些玩笑話而改的暱稱便自然浮現腦海,不待我費煞思量。

Read More

Pages: 1 2 3 4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